第(3/3)页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,儿子平时看起来挺聪明的一个孩子啊,怎么到了杨轩面前就傻乎乎的? 是不是出宫的时候没有带脑子? “既然这样,那说服陛下的事就交给你了,能不能造福天下,就看你的了!”杨轩满是“严肃认真”的看着朱厚照说道。 听闻此言,朱厚照顿感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袭来,当即拍着胸脯对朱厚照保证。 “放心吧,交给我就好了!” “嗯,你身上的责任重大。” “钢铁产量能不能呈现跨越式的增长, 就看这一次大摸底,民间有没有奇人研究出更好的技术来。”杨轩伸出手,轻轻拍着朱厚照的肩膀,像是交给他一项使命重大的任务。 “你刚才也说了,咱们大明人口众多,并不缺人才。” “说不定就有人已经研究出了更好的技术,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呢!”朱厚照说道。 “话虽如此,但若是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再好的东西也会被埋没。”杨轩说道。 “老杨,这话怎么说?”朱厚照下意识身子前倾,做出倾听状。 “对民间大摸底,干系重大,朝廷不能仅仅只签发一张公文就了事。”杨轩说道。 “老杨,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?”朱厚照道。 “嗯,有些不成熟的想法。”杨轩点点头,没有否认。 而一旁的朱祐樘在听到这话之后也竖起了耳朵。 什么不成熟的想法,这只是谦虚的说法罢了。 他是知道杨轩思考了多久的。 “你说,我听着呢!”朱厚照道。 “首先,想要让下面办事的官员重视,那么就应该将发现新鲜事物、技术等纳入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。” “并按照发现的多与少以及价值,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。” “就拿火炉子来说,这是能帮助百姓度过难熬的寒冬的神器,哪怕他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好东西,就凭这一个,也该升他的官。” “而发现的多,却价值不高的,就多奖励些钱财什么的。” “我这就只是举一个例子,朝中的大臣,都是聪明人,他们能够想出更好的标准来。” …… 第(3/3)页